- Advertisement -

小編第一次到訪鳥取縣,說起這趟旅程,真的是一波三折,驚喜萬分呀!為什麼小編這樣說呢??因為小編去鳥取之前的一天,恰巧碰上今年的強颱風海馬來襲,讓原本的旅程全都打亂,因為颱風沒船去香港的關係,再加上香港機場於颱風後需要重新安排所有滯留航班升降,一定會很混亂。所以最後從香港航空直飛鳥取縣米子空港的航班,直接改為由澳門出發,乘坐澳門航空飛大阪再轉高速巴士去鳥取縣。

正當大家都以為阻滯告一段落之際,就在颱風吹襲港澳當天下午,日本的鳥取縣中部發生了6.6級地震,位於震央受災比較嚴重的就是倉吉市、北荣町,而小編就是會去的,結果是怎樣??當然是改行程啦!不去那邊危險的地方,所以一部分主要景點都去不了,如柯南的博物館、二十世紀梨博物館、倉吉車站、三德山三佛寺投入堂等都去不了,甚至因為地震的關係,在旅程進行當中,都要按照地震及餘震的情況,不時更改行程。最後我們排除萬難,都正式出發啦!是次由日本鳥取縣観光交流局邀請到訪的,感謝各單位的熱情招待及介紹,讓我們知道更多。

tottori

鳥取縣 Tottori(日語:鳥取県/とっとりけん)是日本本州西部面臨日本海的一個小縣,屬中國地區的山陰地方。人口只有60多萬,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是人口最少的縣。面積也不大,只有350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近90%為山地,不利農業,工業也較薄弱,只有電器和食品工業值得一提。但是鳥取縣也有它的優勢:擁有作為全日本面積最大觀光沙丘-鳥取沙丘,出產全日本一半以上的。海岸線雖僅約129公里,為全日本最短,但擁有捕魚量達全國第三的漁港(2015年度)。鳥取縣縣都設於鳥取市,重要的城市有米子市倉吉市

tottori02

鳥取縣早於繩文時代已有日本人定居之紀錄。在大化革新時,此地被分作兩個不同部分:伯耆國因幡國鳥取於鎌倉時代有大量的莊園產業,至戰國時代曾被毛利氏割據為自己地盤,但在1600年關原之戰後,被德川氏收納,派池田氏管轄首府鳥取城進入明治時代,鳥取縣邊界於1888年正式確立,也曾一度是通往朝鮮半島的主要海上港口,現在鳥取縣的境港市也有渡輪可去南韓及俄羅斯的。但在二次大戰時,發生芮氏7.2級強烈地震,破壞了鳥取縣80%之地方。戰後縣政府實行土地改革,農業產量開始有較大成長。2016/10/21 下午也發生芮氏6.6級地震。根據日本最早歴史書「古事記」當中有一節,記載著大和朝廷曾命各國捕獲鳥類作為稅金。然後當時的鳥取平野,居住著於沼澤和多處溼地、水邊捕捉鳥類的狩獵民族。這些人們在大和政權建立後,便成為其中的被支配體系,命為「鳥取部」,從此此地「鳥取縣」的名字便誕生。

P00193

日本人的包裝美學真是發揮到淋漓盡致,單單是一個鳥取縣,已經可以將它分為多個王國來宣傳,以傳說遊戲一樣的介紹,讓大家更易明白箇中特點,如東部的砂丘,就叫做砂丘王國;中部的三朝溫泉區就叫溫泉王國;大山地區就叫做大山王國;盛產特產松葉蟹的境港地區就叫蟹王國,讓大家完全了解清楚哪裡有什麼東西可看可玩,很讚!另外,鳥取縣亦會期間限定(2016/1/9 至 2016/2/28)的改縣名為「蟹」取縣,就連観光局的人員,名片就會跟著一起扮到底的,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松葉蟹有多出名呀!真的是太可愛啦!

cover-eyecatch

而小編抵達鳥取市的時間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在這人口只有跟澳門差不多,但面積是澳門100倍的地方,當然是稍顯人少啦!但剛來到鳥取市,一定要逛一逛,雖然只是過境,還是要去看看整個不大的鳥取市及鳥取駅周邊吧!所以我們在距離車站只有100米的商務旅館整頓行裝,穿回外套就一行6人出發夜遊鳥取市啦!不說不知道,現在的鳥取縣其實已經踏入深秋,日夜溫差大,6o~25o度左右,算是蠻冷的,一到埗更遇上強勁季候風,所以一定要加穿衣服,注意好身體去完成這個考察之旅。

我們先到了鳥取市的車站看看,有些店鋪食肆還開著,我們也研究了一下,因為大家都沒有吃晚飯啦!邊走邊拍,來到了商店街,有開門的都只有部分食肆,其他的都關了,整個市中心商店街並不大,我們用了半小時的邊走邊拍就已經結束啦!

最後我們選擇回車站那家比較晚關門的日本料理店吃我們在鳥取縣的晚餐,我們都叫得很豐盛,魚、雞、牛、串燒、豆腐、蔬菜等等都有,喝飽吃醉後,接近12點就當然是回酒店睡啦!準備好迎接明天的行程。

由於是日本當地5大商務旅館,沒什麼特別,小編就不多介紹,留待第二天的豐富節目吧!下篇帶大家去看山陰國家地質公園的景觀!


tottori_WM_G1
-其他行走鳥取的篇章請按此-


嗚謝:日本鳥取県観光交流局

圖片來源:環球旅人、部分取自網路上圖片

相關網站:日本鳥取県観光交流局-縣光嚮導http://www.tottori-guide.jp/


【編輯聲明】
環球旅人部落由Benjamin製作,版權所有,不得抄襲。
環球旅人FacebookYouTubeInstagramSoundcloudFlickrfootprint
© Travelblogosphere All Rights Reserved.

發表迴響